Search

晚餐時,小宇分享著今天發生的事情,經宅爸重新詮釋後,宅媽才了解事情經過。

宅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晚餐時,小宇分享著今天發生的事情,經宅爸重新詮釋後,宅媽才了解事情經過。

宅爸今天在家做TABATA運動,邊用手機倒數計時,做到一半突然想到要把電腦音樂打開,便離開墊子往電腦移動。此時小宇立刻跑去按宅爸的手機計時,宅爸霎時很不高興,要求小宇不要隨便亂按爸爸的手機,小宇情緒不佳表示他累了,隨後就委屈去抱被被冷靜。
宅爸後來想了想,發現自己可能誤會了小宇,小宇可能當下並不是故意亂碰手機,而是看到爸爸離開,要幫爸爸按暫停。
隨後,宅爸去房間跟小宇道歉,並試著幫小宇說出當時的想法,小宇也點頭並學著爸爸的說法再覆述一次。
宅媽趁機告訴小宇,下次想要幫別人忙時,可以先問對方是否需要你的幫忙,再以小宇為第一人稱角度去分析某些狀況是不需要(不想)他人幫忙的。

宅媽今天很開心,能同時看到小宇和宅爸的成長。

有時候,我們在事件發生的當下,是否都太立即反映情緒,而忘了考量孩子行為的背後可能隱藏的意義。
但我們畢竟不是聖人,是有情緒的個體,尤其越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人,越容易失去耐心。
但,只要我們學著事後要去思考,當發現是自己誤會孩子時,坦白的跟孩子道歉。這不都是我們希望孩子表現出來的好行為嗎?所以,記得先從自己開始執行,身教大於言教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兒童發展、居家遊戲、育兒心情雜記
View all posts